岩桐(Sinningia speciosaGloxinia, Sinningia


苦苣苔科


大岩桐原生於中美及南美洲,多分布於巴西南部。


屬名Sinningia 是紀念德國波昂大學首席園丁WilhelmSinning 的姓,


種名speciosa 是「華麗」之意,指花朵顏色。


英名Gloxinia 為花商所誤用,本應指另一種植物,但目前也可用來稱呼大岩桐。


淨化室內空氣能力與維護管理難易度


單位葉面積之滯塵能力 ★★★★★★★★★


降低二氧化碳能力 ★★★


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移除能力 不詳


淨化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種類 不詳


蒸散作用速率 ★★★★★★


維護管理容易度 ★★★★★


大岩桐全株具有絨毛,具有塊莖。肉質莖及葉片肥厚,葉片呈橢圓形,葉緣鋸齒狀,十字對生,葉深綠,葉脈為淺綠色。成熟植株高約10-35 公分。花色具濃紫、鮮紅、深藍、粉紅、純白、暗紅、斑點、鑲邊等變化。花冠鐘型開口側上,一次可開幾朵到幾十朵不等,花徑寬約7-10 公左右,可分為單瓣與重瓣,品種繁多顏色鮮豔。目前市場常見雜交種有愛娃(‘Avanti’)、光輝(‘Glory’)及繡球(‘Brocade’)等不同花色品種。在市場上販賣有3 寸、4 寸及5 寸為多,多應用在室內觀賞,在商業大樓、居家及辦公室都常見,具有花大且顏色豔麗等特性。繁殖方法有播種、莖插法及葉插法繁殖,商業生產以種子播種為主,播種適期為春、秋二季。每公克約有25000 粒種子,由於種子細小,需先將介質充分淋濕後,再將種子均勻撒在介質上。種子好光無需覆土,但需覆蓋一層保鮮膜提高濕度,發芽溫度在20-30℃,約15 天發芽。待長出4 片葉時,再個別移至盆中,約經4-6 個月開花。莖插法是以具有2 節以上之莖段,扦插於介質中,約1-2 週即可發根,提高濕度有利發根。葉插法是將葉子連同葉柄插入介質中,在葉柄基部長出塊莖再長新芽。植株生育適溫在20-30℃,光度約2000-2500 fc,空氣濕度稍高的通風環境。冬天氣溫低於16℃,生長遲緩或進入休眠,低於10-18℃時死亡。施肥可用好康多一號當基肥,每3 個月施用一次。或取120-20-20 粉末肥料溶於3 公升水中,每1-2 週施用1 次,應適時的補充微量元素。介質以50%的泥炭苔混合其他珍珠石或蛭石栽種。室內光度以50-100 fc 或更明亮處為宜,避免太陽直曬,溫度以18-24℃為佳,低於16-18℃時生長緩慢,並可能引起葉緣捲曲,低於10℃會產生寒害而導致死亡。保持介質濕潤,但勿過度澆水。若室內光線不足,則花苞無法順利開放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冠園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