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鹿角蕨(Platycerium bifurcatum) St a g h o r n f e r n
水龍骨科
全世界鹿角蕨屬約有18 種,分布在赤道至南北迴歸線之間,
原生於澳洲、東南亞、非洲及南美洲。
屬名由希臘文Platys(廣的)與keros(角)組合而成。
種名bifurcatum 為「二叉狀的」之意,形容其葉片形狀。
淨化室內空氣能力與維護管理難易度
單位葉面積之滯塵能力 ★★★★
降低二氧化碳能力 ★★★★★
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移除能力 不詳
淨化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種類 不詳
蒸散作用速率 ★★★★★★
維護管理容易度 ★★★★★★
鹿角蕨為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嫩葉灰綠色,成熟葉呈深綠色,頂端分叉呈凹陷形,具孢
子囊的孢子葉呈灰綠色,形似麋鹿角分歧狀。主要觀賞部位為孢子葉,長可達90-100 公分,
革質,呈彎曲狀向下垂或向上都有,葉面密佈柔毛;裸葉或稱為營養葉盾狀,彼此重疊,多
位於植株基部,內有發達的貯水組織。植株型態有單芽、多芽二類,以多芽種較為常見。雖
然臺灣沒有原生的鹿角蕨,但氣候環境很適合鹿角蕨生長,目前臺灣引進十餘種,其中鹿角
蕨、南洋鹿角蕨、大鹿角蕨、非洲鹿角蕨、帝王鹿角蕨、長葉鹿角蕨、垂葉鹿角蕨、魚尾鹿
角蕨等在各地都有零星栽培。鹿角蕨多以蛇木板栽培,少數以盆栽型式販賣。常作盆栽、庭園佈
置或牆壁、門柱等之裝飾,且容易栽培管理。繁殖方式有孢子撒播、分芽繁殖及組織培養,以孢子撒播為最基本及常用的繁殖方式,從播種長至成株須2-3 年。分芽繁殖是簡易且快速的方式,剪取適當大小的幼芽,利用蛇木、蛇木板或樹幹栽種,以水苔固定,介質pH 值在5.5-6.5 最為理想。生長適溫在18-30℃,對低溫較為敏感,不可低於10℃。相對濕度維持在50%以上有利生長。鹿角蕨喜好明亮,不耐日光直射,稍耐旱,夏季生長旺盛,需增加澆水頻率。由於鹿角蕨生長緩慢,肥料需求少,利用澆水時補充液體肥料,或在栽培介質上施予緩效性肥料。澆水過多及排水不良,易導致植株腐爛,冬季生長停頓,應減少澆水。通風不良容易有介殼蟲、粉蝨、真菌或細菌病害。過度施肥會造成鹽害。